首页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学术成果 -> 正文

“中国当代文献史料与研究”青年学术沙龙举办

发布日期:2020-09-24 点击数: 作者:

近日,我司教师布莉莉获批立项的公司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学术沙龙“中国当代文献史料与研究”在线上进行,本次学术沙龙围绕“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的发掘、整理与研究”“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中出现的新领域与新方法”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”展开。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员、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副主编王秀涛,铜仁学院教授孙向阳,《东吴学术》编辑王阳,扬州大学文学院教师金传胜,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张钰,公司文学院特殊资助博士后尹林,布莉莉分别做专题发言。

王秀涛以《史料发掘与作家研究:以莫言为例》为题,从新发掘的莫言的相关史料出发,考察不同时期莫言对故乡态度,以及故乡对莫言精神构成的影响,并分析其中的历史、文化内涵。孙向阳以《文艺通讯员:作家培养的“预备队”》为题,对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文艺组织形式——文艺通讯员运动和文艺(写作)小组活动予以考察,认为其是文化宣传领域的“轻骑兵”,也是当代作家培养的“预备队”,为作家队伍建设储备人才。王阳的论文《赵树理研究中的若干史实辨析——从1942年晋冀豫全区文化人座谈会谈起》,对杨献珍、徐懋庸二人关于赵树理的在争论进行仔细考辨,并从1942年晋冀豫全区文化人座谈会谈起,为目前赵树理研究中存在的若干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思路。

金传胜的《1950年代中国对印度电影的译制与接受——以“印度共和国电影周”为中心的考察》一文对1955年10月中国文化部举行“印度共和国电影周”活动及其不同时期对《流浪者之歌》的评价进行了探究。张钰以《“鲁迅送火腿”叙事的形成》为题,以冯雪峰为线索,结合有关史料,梳理了“鲁迅送火腿”一事公开与潜层的不同叙事脉络,并进一步思考“鲁迅形象”建构问题。尹林《八十年代文学期刊会议与文学评论发展》一文,通过梳理期刊会议对文学批评的动员和引领作用,论证了期刊会议作为八十年代文学史料的独特价值和意义。布莉莉《中国当代报纸文学副刊研究的回顾与反思》在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,指出了中国当代报纸文学副刊研究的四个问题。

专题发言期间,参会师生围绕如何发掘史料、怎么利用史料等问题展开讨论,对此,王秀涛结合自己多年在此领域“精耕细作”的经验,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要有文学史观;二是凝练问题意识;三是提高理论修养。他希望研究者可以“以问题为导向”发掘出全新的史料,打破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理论与文本之间、材料和历史之间的壁垒,弥合文学史、文学批评的分裂,形成史料与文学史叙述的有效互动。